学院新闻

光明日报:青岛农业大学:“科技特派员”走出高校特色扶贫路

    2020-02-28 20:53:45 作者:本报记者 刘艳杰 通讯员 周维维 来源:光明日报          浏览数:0

  春节期间,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、“茶业博士”张新富一直在埋头制定重庆市彭水县茶产业发展方案。2019年10月,张新富受学校选派,作为“鲁渝合作科技指导员”到重庆市彭水县进行产业科技服务。

  “过了春节我就得赶紧回重庆,春天正是产茶时。”张新富说,经过前期调研,他和同事们认真研究了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、存在问题、制约瓶颈等,明确了“发展名优茶、茶旅融合”的乡村振兴思路。

  与张新富同去重庆的还有多位教师。刘更森教授在当地帮扶果树产业发展,徐学欣老师帮扶中草药种植,姜建阳和曹荣峰两位老师帮扶畜产养殖。这些专家教授们第一次去就待了两个多月,春节前才刚回来。

  面向黄河三角洲800万亩重盐碱地,青岛农业大学建立了“黄河三角洲研究院”,先后组织12个学院的27支特派员团队、300余名专家教授和研究生进驻当地,不仅选育出耐盐耐旱小麦品种“青麦6号”、花生品种“宇花2号”等多个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,更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,据估算,累计为当地节水30多亿方,改造盐碱地23万亩,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。

  针对青岛市水库移民村和水利移民较多的特点,青岛农业大学还选派“科技特派员”团队长期深入移民村进行科技帮扶,十年来共扶持移民14.2万人,服务对象覆盖890个村,连带受益73万人。这一做法还入选了水利部《全国水库移民工作典型案例》。
 

  相关链接:

  光明日报:https://gmrb.cloud.gmw.cn/gmrb/html/2020-02/24/content_52696.htm?from=singlemessage

  学习强国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5451622559051163330&item_id=5451622559051163330&study_style_id=feeds_default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

鲁ICP备13028537号-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

地址: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   邮编:266109